返回 从今天开始亲政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94章 海洋世纪早已经开始了!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28小说网]https://m.28xs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nbsp祖上做错了,错了就是错了!

    nbsp应该指出来,应该改正!

    nbsp顺天应民,当然是正确的!

    nbsp但是,虽然祖上做错了,却不能就对他否定!

    nbsp仍旧要对他尊敬!

    nbsp因为,祖上做错了,也是有功劳,有贡献的!

    nbsp什么功劳?

    nbsp什么贡献?

    nbsp前车之鉴,后车之师。

    nbsp祖上做的好的,是宝贵的经验,应该继承、继续发扬!

    nbsp祖上做错了的,也是宝贵财富,应该继承、引以为鉴!

    nbsp至于废止了祖制,是不是不孝?不是!祖制中有违天意民心的,修正了,不是不孝,而是大孝,给祖上积德了,弥补了祖上的错误!

    nbsp洋洋洒洒上千言。

    nbsp归根到底两句话:虽然太祖做了有违天意民心的事,但还是有功于社稷的,应该尊敬,不能贬低;虽然陛下违背祖制,迂腐的人看起来貌似不孝,但是上顺天意下应民心,有功于社稷,为太祖弥补了过错,是个大孝子!

    nbsp刘玄看了郭茂的试卷,心中知呼妙不可言,真踏马是个人才!

    nbsp又看马翰、马珲的策问。

    nbsp他们两个的主张,都有所欠缺,不如郭茂的完美、圆滑。

    nbsp错就是错,不能执迷不悟,一错再错,这是共识!

    nbsp但是,祖上虽然错了,但是仍旧有功于社稷——提供了错误的经验,可以警醒后人不再犯同样的错误!——这种巧辩,他们却没有想到。在维护祖上名誉形象上,有所不足!

    nbsp违背祖制,就是不孝!这个问题怎么辩驳?

    nbsp马翰引经据典,把天与民联系起来,这有经典《尚书》背书。

    nbsp又用孟夫子的话,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,应该以爱民放在第一位,这是大仁大义,圣明君主应该做的!至于君王的个人的不孝,这是小节,但也应日日去宗庙忏悔,以维护孝道!

    nbsp自古以孝治天下,这套说辞,在维护君王的孝的名誉形象上,略微有所不足。

    nbsp马珲的说辞,又逊色一分。

    nbsp他对“敬天法祖爱民”进行议论,排出了个先后,敬天与爱民联系起来,为第一要,法祖次之了。

    nbsp所以修正错误的祖制,是正义的!

    nbsp至于违背祖制不孝,这是小事,有益于天下生民,背负这点小过算什么呢?问心无愧,虽千万人吾往矣!

    nbsp刘玄又看了其他人的试卷,总体认可读卷官的判定结果,圈定了前三。

    nbsp状元:郭茂!

    nbsp榜眼:马翰!

    nbsp探花:马珲!

    nbsp值得一提的是,郭茂是吴地的士子,来自清口路,是当地秋闱乡试的第一名!

    nbsp在这118名士子中,吴地来的超过了半数,达75人,占比约超过了六成!

    nbsp来源于国子监的,只有3人。

    nbsp皇帝圈定了榜单!

    nbsp四月三十日,就在《回到汉末做皇帝》第八册上市的那天,榜单张贴了出来!

    nbsp翌日,五一,朝会。

    nbsp封赐进士,各授职位。

    nbsp朝会后,一甲三名郭茂、马翰、马珲,跨马游街,一时风光无限。

    nbsp……

    nbsp。。。

    nbsp吴地归附,其朝廷高官,尽数收揽,充入翰林,以修吴史。郭茂、马翰、马珲也被分配了去,参与修编吴史。

    nbsp他们虽不握有实权,但在朝中,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派。其中,又以孙承宗、洪解为领袖。是为吴党。

    nbsp郭茂入翰林,不日即向孙承宗出谋划策,以图在朝堂上的话语权、影响力。

    nbsp孙承宗听其建议,不由眼睛一亮,又联络洪解,共为商议。

    nbsp最终,由孙承宗出面,写了一份奏疏,请迁都东宁城!

    nbsp东宁城,即原吴国都城。

    nbsp天下大势,合久必分,合久必合。神州大地,数次分裂,分崩之时,各国兴建都城,其中尤以五大都城为最。累次分裂,都被做为都城。

    nbsp大一统时,这五大都城,又会被重新命名。

    nbsp一统之君,愿天下安宁,统治长存延绵!因此,五大都城的名字中,都有一个“宁”字。

    nbsp又因为五大城正好天各一方,分布五方,因此,又冠之以东南西北中!

    nbsp故,五大城分别为:南宁城、东宁城、北宁城、西宁城、中宁城。

    nbsp西宁城位于郏西路,自秦以来,做大一统王朝的时间最长,有一千一百余年!

    nbsp郏西路地势极好,四面都有天然险要地形保护,易守难攻,进可伺机吞并天下,退可据守关隘以保安全!

    nbsp为夏邦祖源之地,人口众多,经济发达,坐拥八百里秦川!

    nbsp但是,作为国都,成为政治、文化、经济、军事重心,人口汇聚,渐渐的,本地资源(主要指钱粮)难以供养,要从外地调运,而险要的地形,阻碍了调运工作,造成了极大的运输成本的损失!

    nbsp为减轻郏西路经济压力、降低运输成本,于今五百五十年前,进行了迁都!

    nbsp新都建立在郏西路东面的邻居——中州路内。距离西宁城约七百里远。

    nbsp这新都,即为中宁城。旧都在西,也就成了西宁城。

    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    nbsp中州路地势总体平坦,经济繁荣,天下钱粮都利于运输到中宁城。

    nbsp中宁城附近的地势,也有险要,利于防守,但是太小了,不过百里,不利持久,没有纵深。作为国都,太平的时候还好,一旦出意外,就大大的不妙!

    nbsp故而,自从要将它作为国都,反对的异议声,就没有断绝过。

    nbsp但是,在经济压力下,异议不能当饭吃,还是被压下去了。

    nbsp中宁城为国都,持续六七百年!

    nbsp一旦遇到乱世,中宁城地势不利,不适合做国都,便又会西迁,龟缩到老本营郏西路中。

    nbsp前晋国都即在中宁城。

    nbsp不过很悲催。

    nbsp首先是藩王内乱!

    nbsp建国之初,太祖设几大藩王,分布在中宁城四周,本来是以为自家人,更能保护自家王朝呢!

    nbsp结果,中州路的天中王——当时的晋帝的叔叔——带头造反了,一石激起千层浪,又有七大藩王跟着作乱!

    nbsp刷了一波“八藩内乱”的剧情!

    nbsp而神州内乱,蛮人趁机,就举兵南下了!

    nbsp其中来自于西北的一路蛮人,打破了郏西路险关,闯进了郏西路。

    nbsp晋帝想要迁都,老家却被抄了,回不去了。

    nbsp除了西宁城、中宁城外,另外的三个大城:南宁城、东宁城、北宁城,都没有做过大一统王朝的国都。

    nbsp南宁城——即炎都,偏于南隅,与郏西路类似,做神州都城,似也不太何时。

    nbsp神州东北部的边城,到炎都,即便日行五百里,马不停蹄,也得半个月!

第194章 海洋世纪早已经开始了!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