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北颂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732章 小苏洵,你别跑啊!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28小说网]https://m.28xs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“嘶……”

    nbsp几个人说完这话以后,一起倒吸了一口冷气。

    nbsp几个人不是官宦子弟,就是大户公子,对大宋文制的了解,远比一般人要深刻。

    nbsp再加上他们在河西历练了几年,对大宋文制的了解就深入了。

    nbsp从太祖皇帝赵匡胤定鼎到如今,大宋历任四位官家,其中三位官家,在文制方面下了苦功。

    nbsp在他们共同努力下,大宋文制已经融入到了大宋的每一个角落。

    nbsp大宋的文制已经定了形。

    nbsp已经定了形的东西,想要搬过来,十分艰难。

    nbsp李太白在《蜀道难》中提到‘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。

    nbsp革新文制,比上青天还难。

    nbsp官家赵祯和枢密使寇季,在革新兵制的时候,用的是春风化雨的手段,没有掀起多少波澜,让不少人错误的以为,革新制度十分容易。

    nbsp可事实上呢?

    nbsp官家赵祯和枢密使寇季在革新兵制前,若是没有先用雷霆手段惩治武勋、皇亲国戚的话,你再看,他们革新是否容易?

    nbsp官家赵祯和枢密使寇季在革新兵制前,先用雷霆手段惩治了武勋和皇亲国戚,还是闹出了石元孙叛乱的事情。

    nbsp他们若是没有惩治武勋和皇亲国戚的话,只怕叛乱的就不止石元孙一人了。

    nbsp十之八九的武勋和皇亲国戚都会跟着揭竿而起。

    nbsp可以说,官家赵祯和枢密使寇季革新兵制,是踩在刀尖上走过去的,稍有不慎就会玉石俱焚。

    nbsp庆幸的是,他们踩着刀尖走了过去,完成了兵制革新。

    nbsp可文制革新,远比兵制革新要困难。

    nbsp兵制只针对军中的将士,牵连到的权贵、豪门大户,大多也是军中的人。

    nbsp文制革新不同,文制革新牵连到的是天底下所有的权贵、豪门大户,以及被那些豪门大户和权贵们的百姓。

    nbsp对,百姓。

    nbsp虽然文制革新,有八成是为了维护百姓的利益。

    nbsp但百姓们在革新的过程中,并没有多少话语权。

    nbsp那些帮百姓们争取利益的官员,也很难从百姓身上得到一定的支持。

    nbsp有时候还要防备着那些被人蛊惑了的百姓伤害自己。

    nbsp如果是兵制革新是踩着刀尖行走的话,那么文制革新就是处在刀枪剑戟的丛林当中。

    nbsp其中的危险不言而喻。

    nbsp文彦博称,他们几个人参与进去,可能有性命之忧,并不是在夸大其词,而是事实。

    nbsp一旦他们跟着官家赵祯和枢密使寇季一起推行文制革新,不仅仅是有性命之忧,很有可能还会众叛亲离。

    nbsp因为他们几个人,不是出身于官宦世家,就是出身于豪门大户。

    nbsp他们要推行文制革新的话,迟早有一日会拿自己人开刀。

    nbsp自己最亲近的人。

    nbsp几个人都是聪明人,都知道他们若是跟着官家赵祯和枢密使寇季推行文制革新的话,会面对什么。

    nbsp所以他们坐在水池子里,闷着气,没一个人说话。

    nbsp汤池里陷入到了一种诡异的平静中。

    nbsp许久以后,文彦博打破了平静,他环视众人,沉声问道:“你们……会怎么选?”

    nbsp欧阳修看向了文彦博,眯了眯眼道:“我知道你想要什么答案……”

    nbsp韩琦等人闻言,齐齐看向了文彦博。

    nbsp文彦博被几个人看的头皮发麻,他硬着头皮道:“我们还年轻,我们的仕途还很长……”

    nbsp韩琦等人收回了目光,一个个眉头紧锁了起来。

    nbsp唯有欧阳修一人,平静的道:“先生也年轻,官家更年轻……”

    nbsp文彦博急忙道:“所以我们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来,没必要过早的做一些过激的举动。”

    nbsp欧阳修直视着文彦博,沉声道:“我知道你想明哲保身。这符合你的性子,你的性子就是那种遇事先保全自己,再顾及别人的性子。

    nbsp你当着我们的面说出这些话,无非就是想说服我们,让我们跟着你拒绝先生的好意。

    nbsp你担心自己一个人拒绝了先生的好意,先生会报复你。

    nbsp所以你想拉着我们一起,帮你挡灾。”

    nbsp文彦博被戳穿了心思,一点儿也不羞怒,反而一脸坦然的道:“我这么做有错吗?我们当中任何一个人去拒绝先生,都会被先生报复,可我们一起拒绝先生的话,先生就算要报复,分摊到我们几个人身上,我们也扛得住。”

    nbsp欧阳修讥讽的笑道:“先生真要是出手,谁扛得住?你真当先生是个善人?沙州城外那片最茂盛的葡萄园是怎么来的,你们心里都清楚。

    nbsp僧侣在西域地位有多高,你们都见到过。

    nbsp他们进了河西以后有多乖巧,你们也见到过。

    nbsp千佛洞内的那些僧众们之前倒是闹过一场,可是当镇西军堵到千佛洞门口的时候,那个不跪地请降。

    nbsp如今河西的各个团练当中,就属千佛洞内的僧众们最勤快。”

    nbsp文彦博听到了欧阳修这话,脸色十分难看。

    nbsp韩琦等人的脸色也不好看。

    nbsp沙州城外的那片最茂盛的葡萄园,那是汲取了敌人尸骨的养分。

    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    nbsp那片葡萄园粗略估计,有五万亩,下面埋了多少尸骨,河西的人都清楚,但是没人敢说。

    nbsp千佛洞内的僧众,此前不堪重压,反弹了一次。

    nbsp可当镇西军堵到千佛洞门口的时候,他们立马跪地请降。

    nbsp他们是怕镇西军吗?

    nbsp不是。

    nbsp他们的力量虽然不敌镇西军,但他们能在镇西军的封锁下,杀出一条血路。

    nbsp他们之所以没动手,是畏惧镇西军背后的那个人。

    nbsp那个杀的西域人胆寒的人。

    nbsp西夏覆灭的时候,那些在河西的西夏俘虏们闹了一场,杀了一些人,逃出了河西。

    nbsp此事奏到了汴京城以后,那个西域人最畏惧的人,直接派人去了元山国和青塘,命他们交出那些逃往元山国和青塘的西夏俘虏。

    nbsp不到半个月。

    nbsp元山国、青塘两部,将逃亡到他们境内的俘虏,一个不漏的尽数抓获,恭恭敬敬的送到了沙州城。

    nbsp一些在逃亡路上被杀的西夏俘虏,元山国和青塘两部也搜寻到了尸骸,送到了沙州城。

    nbsp有此例在前,千佛洞内的僧众们闹的时候,都没敢伤人。

    nbsp镇西军出现在千佛洞门口的时候,僧众们连条件都没敢谈,乖乖的就服软了。

    nbsp千佛洞内的僧众们之所以闹,主要是为了涨待遇。

    nbsp对,就是涨待遇。

    nbsp如今在河西,待遇最好的自然是最早留在沙州的那批民夫。

    nbsp其次是近些年迁移过去的那些宋人。

    nbsp再就是正在改头换面施行汉化的甘州回鹘人。

    nbsp僧众和俘虏们的待遇是最低的。

    nbsp僧众们为了涨待遇,闹了一场。

    nbsp可最后到了谈条件的时候,他们屁都没敢放一个。

    nbsp他们原以为,他们闹一场,坐镇在沙州的那为老相公就会出面跟他们谈条件。

    nbsp但他们闹完了以后,没等到那为坐镇在沙州的老相公,反而等到了镇西军。

    nbsp镇西军的出现,就代表了那个人的态度。

    nbsp他们除了乖乖服软,别无选择。

    nbsp文彦博几个人去过河西所有的地方,所以深知寇季的凶残。

    nbsp欧阳修目光在文彦博等人身上盘桓了一二,哼了一声道:“先生的仁慈和善良,只留给自己人。对待敌人,他一点儿也不会留手。

    nbsp这一点,我们在河西就看的清清楚楚。”

    nbsp文彦博咬牙道:“难道我们要因为畏惧而屈服于先生?”

    nbsp欧阳修冷哼道:“我从没有畏惧过先生,反而十分敬重先生。先生在河西推行的为官之道,值得我学一生。我说这些话,只是为了提醒你们。

    nbsp你们做什么都行,但别自寻死路,去跟先生为敌。”

    nbsp文彦博有些难以置信的道:“你打算帮先生?”

    nbsp欧阳修正色道:“为什么不帮先生?先生推行文制革新,固然会遇道千难万险。可一旦成功了,那就是如同开天辟地的大功德。

    nbsp参与到其中的人,必然会闻名天下,名垂青史。

    nbsp先生是在让我们涉险,但同样也给了我们一个成名的机会,一个快速成名的机会。

    nbsp错过了这个机会,我们很有可能会碌碌无为一辈子。

    nbsp诸位对自己的才华都十分有自信,私底下的时候,总是觉得自己不输给天下任何人。

    nbsp如今考校诸位才华的时候到了,诸位要退缩吗?”

    nbsp一直在一旁沉默不语的富弼听到了欧阳修的话以后,沉声道:“我是赞成文制革新的。大宋的文制,出现了大问题,并且已经病入膏肓,若是不趁着现在革新,继续遗留下去,迟早会出大问题。”

    nbsp富弼看向了文彦博,“文兄刚才说的话,其实也没错。至少目前为止,没有任何错处。因为我们现在还算不上官,还没有将百姓们背在身上,所以遇事先考虑自己,很正常。

    nbsp可此次恩科以后,我们就要正式的走入仕途。

    nbsp到时候,文兄的话就大错特错。

    nbsp我们在沙州的时候,李公常常带着我们在田间地头的观察民情。

    nbsp也告诉了我们许多为官之道,以及为官的责任。

    nbsp我们既然选择了出仕,自然要为百姓做点什么。”

    nbsp欧阳修听完了富弼的话,沉声道:“所以你赞成帮先生一起推行文制革新?”

    nbsp富弼点了点头,又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nbsp欧阳修皱眉道:“那你刚才的话是什么意思?”

    nbsp富弼叹了一口气道:“我家中的情况,你们应该了解。真的要帮着先生一起推行文制革新的话,我首先要说服我的父亲和几位兄弟。”

    nbsp富弼的家世,应了他的姓氏,富。

    nbsp富家在洛阳,那是一等一的大户,家中田产多的富弼都数不过来。

    nbsp富家不仅有钱,还是官宦世家。

    nbsp最关键的是,富弼长的是又高又帅。

    nbsp用后世的话讲,富弼就是高富帅、富多代、官多代的集合体。

    nbsp富弼要帮着寇季一起推行文制革新的话,肯定要跟家里人对上。

 &

第732章 小苏洵,你别跑啊!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