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34章 寇相爷打坐政事堂[2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28小说网]https://m.28xs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nbsp寇天赐如今身上背着爵,寇季就没办法再获爵。
nbsp陈琳传完了圣旨以后也没有多留,他将宫里为寇季准备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服送到了寇季手里,然后带着他的人离开了寇府。
nbsp次日。
nbsp天麻麻亮。
nbsp寇季就穿戴着宫里赐下的官服,坐着马车,点着灯笼,入宫去上朝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nbsp由于天寒地冻的。
nbsp满朝文武到了金水桥边上以后,几乎都没有下马车,一个个都在马车里窝着,借着马车遮挡着寒风。
nbsp待到上朝的鼓声敲响,众人才下了马车,沿着金水桥入了宫。
nbsp到了垂拱殿的时候,殿内的地火龙烧的正旺。
nbsp文武官员们脱下了身上穿戴的大氅,入了殿内。
nbsp寇季一身紫色官服,在满朝文武注视下,迈步走到了文臣之首。
nbsp站在寇季身后的王曾,心里那是五味杂陈。
nbsp他依稀记得,当初初见寇季的时候,寇季还是一个任由他踹打的少年。
nbsp一晃,寇季就到了中年。
nbsp更重要的是,寇季站在了他的前面。
nbsp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nbsp就在王曾满怀心事胡思乱想的时候。
nbsp赵祯已经出现在了垂拱殿上。
nbsp陈琳依例宣了上朝,满朝文武依例施礼过后,朝会正式开始。
nbsp寇季没找什么存在感,所以什么也没有说。
nbsp赵祯也没有特意的点名,让寇季作一番自我介绍。
nbsp朝会开始以后,户部、工部等多个衙门的人纷纷出声奏请,奏请朝廷拨款赈灾。
nbsp由于正值冬日最寒冷的时候,各地都有降雪。
nbsp一些地方还遭了雪灾,朝廷需要出钱赈灾。
nbsp赵祯在吩咐工部和户部派人下去核实此事的同时,吩咐户部准备好赈灾用的粮食、衣物等等。
nbsp一场大朝会,在商量完了雪灾的处理结果以后,就结束了。
nbsp寇季全程没有说一句话。
nbsp下了朝,寇季并没有回府。
nbsp而是跟着王曾和蔡齐去了政事堂。
nbsp政事堂身为大宋的中枢,应该是大宋所有衙门里最忙的一个。
nbsp寇季不能像是以前一样将政务甩给手下的人,自己回府上去偷懒,他必须赶到政事堂去坐镇。
nbsp到了政事堂。
nbsp政事堂的属官引领着寇季在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专用的公房坐下。
nbsp刚坐下没多久,王曾就出现在了门口。
nbsp“寇相不去公堂办公吗?”
nbsp王曾人了门,开口就问。
nbsp寇季瞥了一眼王曾,懒洋洋的靠在了火盆边上了的座椅上,道:“办公?办什么公?有什么事情,你和蔡相看着处理就行,需要我出面的时候,我自然会出面。”
nbsp王曾被寇季如此不负责任的话给气笑了,“您是到政事堂来坐镇的啊?”
nbsp寇季没有在意王曾讥讽的语气,他十分坦然的道:“那是当然。若是事事都需要我处理,那朝廷要下面的那些个官做什么?”
nbsp王曾听到此话,居然无言以对。
nbsp“你不是有许多大事要做吗?如今你已经坐到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位置上了,为何还不动手?”
nbsp王曾忍不住开口问。
nbsp寇季淡然笑道:“许多事情,都需要徐徐图之,急不得。”
nbsp“徐徐?!”
nbsp王曾瞪了寇季一眼,“我看你徐徐到什么时候。”
nbsp寇季又笑了一下,没有说话。
nbsp王曾哼了一声,出了公房。
nbsp他没想到的是,寇季这一徐,徐到了三个月后。
nbsp三个月。
nbsp大宋经历了寒冬,经历了年节,经历了柳枝吐出嫩芽。
nbsp当王曾忍不住准备去找寇季,好好质问一番的时候。
nbsp一骑从西而来,直奔入了汴京城。
nbsp与此同时,一则捷报也如同一阵风,吹遍了汴京城。
nbsp捷报入宫以后。
nbsp赵祯就下令召集了满朝文武。
nbsp满朝文武纷纷穿戴着朝服,赶到了宫里。
nbsp寇季也在此列。
nbsp垂拱殿上,赵祯还没有到。
nbsp王曾站在寇季背后,幽幽的道:“寇相爷,您这一徐,可徐了三个月有余。三个月时间,您是什么都没有做。
nbsp政务都是我和蔡相处理的。
nbsp如今,汴京城里都盛传,您是我大宋第一位泥塑的相公。”
nbsp寇季回过头问道:“什么意思?”
nbsp王曾哼了一声没有说话。
nbsp王曾身后的蔡齐瞪着眼,沉声道:“就是看得见、摸得着,但没有用。”
nbsp寇季不咸不淡的道:“肯定是有奸人在背后毁我名声。”
nbsp蔡齐听到此话,气的吹胡子瞪眼,“你在政事堂里的那副做派,还需要诋毁吗?”
nbsp寇季刚要反驳,却见赵祯迈着步子入了垂拱殿。
nbsp殿内的文武立马站好。
nbsp赵祯坐定以后,不等陈琳开口,就哈哈大笑道:“诸卿,大喜啊。青塘传来捷报,月前我大宋永宁军和元山部的兵马一起携手,彻底覆灭了青塘。
nbsp自此以后,青塘就归我大宋所有。”
nbsp青塘被攻破,是意料中的事情。
nbsp满朝文武虽然欣喜,但却也没那么激动。
nbsp在赵祯说完话以后。
nbsp满朝文武齐齐躬身道:“为大宋贺!为官家贺!”
nbsp赵祯在满朝文武道贺以后,笑着道:“朕决定,封覆灭青塘的永宁军大将军陈尧咨为王,诸位爱卿意下如何?”
nbsp满朝文武闻言,齐齐一愣。
nbsp不等他们有反应。
nbsp陈尧佐率先开口,“臣以为不妥。陈尧咨征灭青塘,固然有功,可比起之前的几位殿下,差了不止一星半点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nbsp官家若是封陈尧咨一个一等公,陈尧咨倒是当得起,可官家若是封陈尧咨为王的话,他当不起。
nbsp因为他没有为我大宋立下足以封王的功劳。”
nbsp满朝文武听到陈尧佐此话,反应不一。
nbsp武臣们觉得陈尧佐是傻了,居然放着王爵不要。
nbsp文臣们觉得,陈尧佐这是在自保。
nbsp赵祯封陈尧咨为王,固然是好事。
nbsp可一旦陈尧咨受封为王,那陈尧佐就得离开朝堂,跟着陈尧咨去就藩。
nbsp陈家上上下下那些读书的种子,也会彻底失去仕途,去封地当一个无所事事的贵公子。
nbsp赵祯听到了陈尧佐的话,不咸不淡的开口道:“王爵都不要,是觉得我大宋的王爵不值当吗?”
nbsp陈尧佐赶忙道:“不敢!”
nbsp赵祯盯着陈尧佐没有言语。
nbsp蔡齐在这个时候站出来,帮陈尧佐说话了,“官家,陈尧佐言之有理。陈尧咨虽然帮我大宋征得了青塘,可功劳比起此前封王的那几位,差了不是一星半点,所以陈尧咨封王不妥。”
nbsp赵祯毫不掩饰的道:“但是朕需要一个人去青塘和元山部的交界处,帮朕坐镇西陲。陈尧咨若是不去,难道朕自己去吗?”
nbsp赵祯此话一处,蔡齐陷入到了迟疑当中。
nbsp赵祯不等其他人开口,又道:“青塘地广人稀,更准确一点的说,那就是青塘没有人。因为青塘覆灭以后,青塘境内的青塘人和黑汗人,全部被元山部虏去做了部从。
nbsp我大宋和元山部携手攻打青塘。
nbsp我大宋要地,元山部要人。
nbsp如今功成,我大宋拿到了地,元山部拿到了人。
nbsp我大宋既然拿到了青塘的地,总不能不管吧?
nbsp我大宋境内如今没有合适的人口迁移出去。
nbsp所以必须有一个人率领着兵马镇守着西陲,为我大宋守住这一片地方。
nbsp若是不守,它们迟早会被人侵占。
nbsp诸位总不想看到我大宋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疆土,被人兵不血刃的占去吧?
nbsp诸位觉得朕封王不妥,那就拿出一二百万人来,给朕填满青塘。
nbsp只要你们能拿出一二百万人来,朕再也不提封王的事情。”
nbsp满朝文武听完了赵祯这番话,一个个闭口不言。
nbsp若是以前,朝堂上必然会有人强辩几句,秀一下存在感。
nbsp可如今的大宋比较务实,没营养的话,在朝堂上几乎没有人会讲。
nbsp一时间。
nbsp赵祯和陈尧佐等人陷入到了僵持当中。
nbsp陈尧佐等人不赞成赵祯封王,可也没办法解决赵祯提出的问题。
nbsp就在这个时候,寇季缓缓的走出了班列,在所有人愕然的目光中,开口道:“陈尧咨既然不适合,那就让李昭亮走一趟吧。”
nbsp满朝文武先是一愣,随后齐齐看向了李昭亮。
nbsp李昭亮神色有些复杂。
nbsp王爵,是他想要的。
nbsp可青塘和元山部交汇处,并不是什么好地方。
nbsp寇季在众人看向李昭亮的时候,继续道:“陈尧咨的功劳不足,但是李昭亮的功劳绝对绰绰有余。
nbsp李氏也是大族,李氏迁移过去,应该能很快拉出一支千人的兵马。
nbsp等李氏站稳脚跟以后,兵马应该会更多。
nbsp以李氏历代的骁勇,必然能帮官家守住西陲。”
nbsp寇季一席话说完,李昭亮的脸色有点发苦。
nbsp陈尧佐却像是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一般,果断开口道:“臣以为,寇相言之有理。”
nbsp王曾瞥了寇季一眼,长叹了一声,拱手道:“臣附议……”
nbsp蔡齐也没有任何犹豫的道:“臣附议……”
nbsp反正李昭亮迟早是要封出去的。
nbsp如今顶替陈尧咨封出去刚刚好。
nbsp李昭亮离开了朝堂以后,空出的兵部尚书之位,刚好可以让陈尧咨接替。
喜欢。
第934章 寇相爷打坐政事堂[2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