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6章 年轻人,不讲武德[2/2页]
朝廷急需快速,准确的阅卷,审核,选出优秀人才小说
李世民见识他明算科的厉害,直接安排他作为明算一科总考官,专门负责阅卷。
何况他与戴胄负责商科,与段纶负责工科,与孙思邈,宫廷医官负责医术。
一时间,总览四科审核权。
从阅卷时起,赵牧终于见识什么叫三差五错别对待。
工科,但凡做出新奇之物,或改良已有的物件,最终依物品作用大小来评判。
商科,类似于进士科,以理论科与明算科成绩优劣来评判。
赵牧提出选官标准,段纶,戴胄安排官吏执行,审核。
一连几日,赵牧始终泡在官署内,忙的不可开交。
相较于工科,商科,医术,武举,文举内的进士科最为引人注目
为选拔出优秀人才,朝廷派房玄龄作为主考官,安排虞世南,魏征,李纲,韦挺阅卷,审核。
经过几日阅卷,去其糟粕,取其精华,终于选拔出前十名,唯独前三名难以决定,确切的说状元花落谁家难以决定。
官署内。
进士科实行匿名制,几名官吏没法获悉学子名字,但韦挺,李纲等通过字迹,能粗略的判断出是否是家族子弟。
纵然存有私心,但依照朝廷规矩,五名考官交叉审核,没法决定时,五人投票决定。
韦挺不支持朝廷推行科举,却依然希望家族子弟崭露头角,金榜题名,为家族争取荣誉。
他捧着张试卷郎笑说:不错,不错,今年科举出现不少贤才俊杰。
虞世南,李纲,韦挺齐刷刷望过去。
是啊,贤才不少,像这篇即指出朝廷过于打压言官话语权。虞世南说。
说道试卷,李纲朗声说:纵然上千张试卷,这张最为厉害,论朝廷利弊时公然抨击楚国公,但后面的策略着实不错。李纲说。
不管这是那名学子的试卷,敢抨击赵牧,建议朝廷消减赵牧权势,对世家有利,他肯定感情上提高分数,关键对方给出的治国策略确实不错。
若非状元,即为榜眼。
前三名之所以难以决定,皆因出现半篇文章抨击皇帝,公然提出为玄武门死者正名的文章。
后半篇却针对时弊,提出解决策略。
韦挺抽出张试卷道:抨击楚国公算是什么,这片文章公然抨击陛下,若非抨击陛下,单凭后面的策略,定然拔得头筹,夺取状元。所以,我定为第四名。
第356章 年轻人,不讲武德[2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