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大唐:求求你,当个驸马吧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493章 仁义之师[2/2页]

    即使高句丽修筑千里防线。

    在这等强横唐军面前兵推之下,也许根本没有一战之力。

    与大唐交恶,分明嫌死的不够快。

    何况,所有使臣中,独独高句丽体验过唐军兵锋。

    两次作战,高句丽葬送十余万锐士。

    导致国力衰退,军力锐减,高句丽从上到下多惧怕大唐,关键害怕赵牧。

    禄东赞不愿服软,奈何李世民凝眸盯着他。

    今日不作出承诺,他担心阅兵结束,战火蔓延到吐蕃,手臂抱腹躬身说:外臣禄东赞代表我王祝福天可汗龙体安康,吐蕃愿与大唐世代友好。

    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。

    何况吐蕃尚未统一,怎敢招惹这等雄武的兵锋。

    既然没法挑战,唯有选择示弱。

    观之,高昌国等使臣,纷纷躬身行礼称臣。

    纵使内心不服气,也不敢公然说出来。

    李世民满意的颔首:诸卿不必见外,唐军乃仁义之师,纪律严明,绝不恃强凌弱,朕提议,各国之间加强贸易往来,边境设立商榷通商,促进边境经济发展。

    禄东赞等齐刷刷望向李世民。

    这等冠冕堂皇的话听着好听,谁信谁死得快。

    想来渭水之盟时,李世民也向颉利这么说。

    结果呢,一转身唐军挥师北上,灭掉突厥,擒获颉利,不知颉利为李世民表演舞蹈时,是否后悔过渭水之盟退兵的决定小】

    【说】

    契丹勾结高句丽,图谋塞北霸主,当然死有余辜。

    奚族与大唐长期保持友好,结果硬生生让赵牧领兵灭之,死的冤枉啊。

    作为番邦小国,与大唐保持友好往来,促进经济发展自然好,前提也要提防大唐,提防唐军。

    毕竟,国虽大,好战必亡。天下虽安,忘战必危。

    作者有话说:

    小年夜快乐

第493章 仁义之师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