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明末崛起: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107章 正面抗击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28小说网]https://m.28xs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“报——!鞑子甲喇章京带三千人马来了!八百真鞑子在前,两千二汉军旗跟后,还有三百骑兵!”,探马浑身是汗地滚下战马。

    nbsp话音刚落,夏军指挥官杨克敌手中的马鞭已重重抽在身前土坡上,尘土飞溅间,他目光扫过聚拢来的四支队伍,声如惊雷:“列阵!禁卫军分三队,左中右各据一处土坡,架枪瞄准鞑子骑兵;丙种军成雁翅阵,盾兵在外、长刀手在内,护住禁卫军两翼!”。

    nbsp不过十余分钟的功夫,夏军阵列已在小平原上铺开。

    nbsp左中右三处土坡上,五百禁卫军中两百人半跪在地,步枪枪口斜指天空,黑色枪托抵着肩窝,烤蓝在阳光下泛着冷光。

    nbsp后面一千二百丙种军组成的雁翅阵如展开的铁翼,前排盾兵将精铁圆盾重重砸进土里,盾与盾相接成墙,后排长刀手握着刀柄的指节泛白,军弩手则悄悄将弩箭搭在弦上,目光紧盯着远方扬起的烟尘。

    nbsp鞑子来袭的消息夏军早已经知道,杨克敌迅速召集了周围的几支队伍,组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军阵,堵在了他们的必经之路上。

    nbsp杨克敌也是老将,明显感觉到了鞑子和明军的不同,鞑子那种视死如归的气势和夏军没有什么不同。

    nbsp如果秦思源在这里就能告诉他,这是因为鞑子政权正处于扩张初期,控制区域有限,且与明朝、蒙古部落等存在长期军事对抗,生存压力极大。

    nbsp对鞑子士兵而言,战争胜负直接关系到部落的存续、自身及家人的生存(如土地分配、奴隶俘获等),战败意味着失去赖以生存的资源,这种“生死存亡”的现实诉求,使其在战场上具有强烈的战斗动力。

    nbsp而且鞑子推行“八旗制度”,士兵与部落、领主之间存在紧密的人身依附和利益关联。

    nbsp士兵的战功直接与财富、地位挂钩,且八旗军队采取“兵民合一”模式,平时生产、战时为兵,部落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深度绑定,士兵为维护自身及部落的既得利益,愿意在战场上奋勇作战。

    nbsp还有就是政权凝聚力与文化认同:后金在努尔哈赤、皇太极的经营下,逐步构建起以女真族为核心的政权凝聚力。

    nbsp通过统一语言、习俗,以及对明朝的军事胜利强化民族认同感。

    nbsp同时,鞑子政权初这个时期相对稳定,内部矛盾较少,领主与士兵之间的信任度较高,这种凝聚力转化为战场上的协同作战能力和顽强斗志,使军队在面对明朝军队时,展现出较强的战斗意志。

    nbsp“轰隆隆——”马蹄声由远及近,地平线上先出现一片黑影,紧接着,三百鞑子骑兵如黑云般压来,马背上的真鞑子留着金钱鼠尾,手中马刀在阳光下闪着嗜血的光。

    nbsp骑兵后方,五百真鞑子步兵举着八旗战旗,迈着整齐的步伐推进,再往后,两千二汉军旗稀稀拉拉地跟着。

    nbsp不少人握着刀的手还在发抖,眼神里满是怯意——他们本就是被强征的汉民,此刻不过是被鞑子用刀逼着往前冲。

    nbsp“甲喇章京有令!先冲散夏军枪阵,赏牛羊百头!”,鞑子骑兵队里,一个披甲头领嘶吼着挥刀,三百骑兵顿时加速,马蹄踏得地面震颤,尘土卷到一

第1107章 正面抗击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