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0章 驴蹄印里的讲院图[1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28小说网]https://m.28xs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李承乾一路向北,沿着那条历经沧桑的古汴渠,慢悠悠地溜达着。
nbsp白天,他是风餐露宿的“陈野”,晚上,他就成了运筹帷幄的“李承乾”。
nbsp这天,他找了个破败的驿站落脚。
nbsp驿站年久失修,墙皮都掉得差不多了,风一吹,嗖嗖的,跟鬼哭狼嚎似的。
nbsp不过李承乾倒是不在意,他可是见过大场面的人,这种小地方,凑合住呗!
nbsp他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油布包,一层又一层地打开,就像拆盲盒一样,仪式感满满。
nbsp里面装着的,正是他精心绘制的《南北驿路草图》。
nbsp李承乾借着昏暗的油灯,仔细地看着草图。
nbsp他的手指,在图上七个被圈出来的红点上,缓缓移动着。
nbsp这七个点,都是他经过深思熟虑才选定的,每一个都位于水陆交通要道,而且都是那种三天两头闹灾的地方。
nbsp“讲院不能建在城里,要在村口,要在渡口旁边……”李承乾喃喃自语道,眼神里充满了期待。
nbsp他仿佛已经看到了,一座座农工讲院,像雨后春笋一样,在华夏大地上拔地而起。
nbsp第二天一大早,李承乾就找到一个送药的童子。
nbsp这孩子长得虎头虎脑,一看就机灵。
nbsp李承乾把草图交给他,嘱咐道:“你拿着这张图,去找一个叫韩九的木匠,就说有人让他帮忙造风车。”
nbsp送药童子接过草图,一溜烟地跑了。
nbsp李承乾看着他的背影,心里默默地祈祷着:“但愿这孩子靠谱,别把我的大事给耽误了!”
nbsp三天后,韩九风尘仆仆地赶到了草图上标注的第一个地点——泗州马堽渡。
nbsp他走了整整一百多里路,脚上都磨出了血泡,但他却一点也不觉得累,反而充满了干劲。
nbsp马堽渡地处三河交汇之处,淤泥堆积,土地肥沃。
nbsp韩九顾不上休息,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竹尺,开始测量水势。
nbsp他又抓起一把泥土,仔细地观察着泥土的渗水性。
nbsp一直忙到深夜,韩九才停了下来。
nbsp他找来一块破旧的船板,用炭条在上面画起了图纸。
nbsp他画的是一座“半地穴式讲院基构”,这种建筑冬暖夏凉,非常适合作为讲院使用。
nbsp韩九还在墙上开了几个孔,用来通风。
nbsp又在屋脊上设置了水槽,用来收集雨水。
nbsp这样一来,讲院不仅可以用来上课,还可以兼作磨坊和医所使用,简直是一举多得!
nbsp与此同时,柳氏也在忙碌着。
nbsp她在孙思邈的《耕术录》附录中,看到了一篇关于“粪肥可杀菌”的文章,顿时茅塞顿开。
nbsp柳氏心想,这不就是解决疫后土地问题的办法吗?
nbsp于是,她立刻召集了村里的五个妇女,在被瘟疫摧残过的废田里,开始试验用草木灰拌石灰消毒的方法。
nbsp她们先将草木灰和石灰混合在一起,然后均匀地撒在田地里。
nbsp几天后,她们又在田里种上了麦苗。
nbsp结果,奇迹发生了——那些麦苗,竟然没有一棵枯死!
nbsp柳氏大喜过望,连忙将这个方法编成了《土法防疫十二诀》,手抄了十几份,送往附近的村庄。
nbsp村里有个老郎中,对柳氏的做法嗤之以鼻。
nbsp他认为柳氏是在胡闹,根本不相信粪肥能够杀菌。
nbsp柳氏也不生气,当着众人的面,取来两碗井水。
nbsp一碗水里,她投入了草木灰;另一碗水,则什么也不投。
nbsp三天后,奇迹再次发生——投入草木灰的那碗水,清澈透亮,没有一丝杂质;而另一碗水,则已经生满了蛆虫!
nbsp围观的村民们,顿时一片哗然。
nbsp他们这才意识到,柳氏的方法,是真的有效!
nbsp柳氏看着那些被震惊的村民,冷冷地说道:“我不识字,但我知道——命比礼大!”
第160章 驴蹄印里的讲院图[1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