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382章 殿试(中)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28小说网]https://m.28xs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    nbsp阅卷继续进行。

    nbsp一份份承载着士子心血与抱负的卷子在考官们手中流转,画圈、画三角、画叉,无声地决定着他们的命运。

    nbsp每位考生的卷子都需经数位考官之手,佼佼者或许能赢得满纸“○”,但这并非终点。

    nbsp按惯例,只有最顶尖的二十份卷子,才有资格被送入西苑精舍,呈至嘉靖帝的御案前,由那位深居简出的帝王亲自圈定三鼎甲及前十名的最终归属。

    nbsp陈恪作为阅卷官之一,几乎看遍了所有卷子。

    nbsp他看得越多,心头那份沉甸甸的感觉便越重。透过这些精心雕琢的文字,他仿佛看到了大明各地士林对新政的态度缩影。

    nbsp支持“开源”,尤其是涉及“开海通商”、“兴办工商”等敏感议题的卷子,寥寥无几。

    nbsp即便有,也大多如陈谨般语焉不详,或如温应禄般虽有锐气却失之偏激。

    nbsp更多的卷子,或明或暗地强调“节流”为先,主张“重本抑末”,甚至不乏对“与民争利”、“动摇国本”的隐晦批判。

    nbsp字里行间,透露出的是对变革的深深警惕和对现有秩序的顽固维护。

    nbsp他看到了殷士儋的卷子。

    nbsp这位实干派在策论中大胆提出“于闽粤择良港设市舶司,严加管束,以海贸之利养水师,以水师之威护商道”,并辅以具体的税制、监管设想,虽略显粗糙,却直指要害,充满锐气。

    nbsp然而,这份卷子在几位考官手中流转,只得了两个“○”由陈恪与沈文昭所画,一个“△”由徐阶所画,评语“立意尚可,然举措操切”,以及严嵩和赵文华毫不留情的“×”评语“妄议祖制,蛊惑人心”。

    nbsp最终排名,堪堪落入二甲中游。

    nbsp他也看到了梁梦龙的卷子。那份充满前瞻性、描绘“万国来朝、货殖繁盛”蓝图的文章,虽被陈恪画了“○”,却被徐阶批为“异想天开”,被严嵩斥为“妖言惑众”,赵贞吉和沈文昭也只给了“×”。

    nbsp最终,这位视野宏阔的士子,竟跌入了三甲之列。

    nbsp陈恪心中涌起一股无力感。

    nbsp殷士儋、梁梦龙这些能提出具体策略、敢于触碰敏感议题的“异类”,在保守的考官们眼中,要么是“操切”,要么是“空想”,要么干脆是“危险”。

    nbsp他们的排名,直观地反映了当下朝堂与士林对变革的主流态度——警惕、排斥,甚至恐惧。

    nbsp“士林清议,官场积习……阻力如山啊。”陈恪在心中默叹。

    nbsp这些贡士,未来将是地方官员、朝廷言官的中坚力量,他们的思想倾向,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政推行的土壤是肥沃还是贫瘠。

    nbsp眼前的结果,不容乐观。

    nbsp阅卷接近尾声,暖阁内的气氛愈发沉闷。

    nbsp最终的名次草拟已毕,只待黄锦前来取走那二十份“幸运儿”的卷子。

    nbsp脚步声由远及近,黄锦那张圆润带笑的脸出现在门口。

    nbsp他先向严嵩等人团团一揖:“诸位阁老、大人辛苦。皇爷口谕,取殿试前二十名朱卷,御览钦定。”

    nbsp严嵩微微颔首,示意将早已分拣好的二十份卷子呈上。

    nbsp黄锦小心接过,放入一个特制的紫檀木匣中。

    nbsp看着黄锦捧着木匣转身离去的背影,陈恪心中忽然闪过四年前自己殿试时的场景。

    nbsp那时,严党同样绞尽脑汁,将他压至第四十九名,意图让他无缘御览。

    nbsp然而,嘉靖帝那日心血来潮,竟破例取了五十份卷子,硬生生将他从四十九名拔擢为状元,一举粉碎了严党的算计。

    nbsp一丝微渺的期待在陈恪心头升起。

    nbsp这一次,嘉靖帝会不会再次打破惯例?会不会看到那些被埋没在二甲、三甲中的“异类”?

    nbsp然而,黄锦的脚步没有丝毫迟疑,径直消失在殿外的阳光里。

    nbsp没有意外,没有破例。

    nbsp嘉靖帝,依旧只取二十份。

    nbsp暖阁内,剩下的卷子命运已定。

    nbsp殷士儋二甲,梁梦龙三甲。

    nbsp陈恪的目光扫过那些即将被归档的卷子,仿佛看到了无数条被既定规则和保守思潮束缚住的道路。

    nbsp他端起早已凉透的茶盏,指尖冰凉。

    nbsp“穿越者守则第三百二十四条:”他在心中默念,“当变革的种子遭遇冻土时,请记住——破冰的代价往往远超播种的艰辛。而手握最终裁决权的那位园丁,他的心意,永远是最大的变数。”

    喜欢。

第382章 殿试(中)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