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451章 雪中送炭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28小说网]https://m.28xs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冬日的北京城,朔风卷着细碎的雪粒,抽打着靖海伯府紧闭的朱漆大门。

    nbsp书房内,炭火烘得暖意融融,却驱不散陈恪眉宇间的阴郁。

    nbsp他面前的桌案上,又摊着一份火药局呈上的急报——工部虞衡清吏司再次驳回了采购辽东硝石的请求,理由依旧是“定额已满,需详核防靡费”。

    nbsp手指在冰冷的黄花梨木桌面上轻轻敲击,发出沉闷的笃笃声。

    nbsp严党卡脖子的手段精准且“合规”,让人憋闷又无从发作。

    nbsp陈恪并非没有预料,但真正面对这层层叠叠、软刀子割肉般的刁难时,那份烦恶感依旧挥之不去。

    nbsp“伯爷,”阿大的声音在门外响起,带着一丝罕见的迟疑,“兵部……张侍郎那边,派人送来了这个。”

    nbsp陈恪抬眼,有些意外。

    nbsp张居正?这个时间点,他派人来做什么?

    nbsp阿大推门而入,双手捧着一个密封的硬皮卷宗,上面赫然盖着兵部左侍郎的朱印。“来人只说是张侍郎吩咐务必亲手交给伯爷,并未多言。”

    nbsp陈恪接过卷宗,分量不轻。

    nbsp他拆开封蜡,展开卷宗,目光快速扫过。

    nbsp只看了几行,他敲击桌面的手指便猛地顿住。

    nbsp这是一份详尽的批文抄件,内容正是火药局急需的那批辽东硝石采购!

    nbsp批文清晰写明:经兵部、工部协同核查,确认神机火药局硝石耗用确系定额内合理所需,且关乎新军火器整备、京畿防务巩固,特事特办,准予调拨辽东硝石三千斤,着令即日发运,不得延误!落款处,除了工部尚书的印信,赫然还有“兵部左侍郎张”的清晰签押,笔力遒劲,力透纸背。

    nbsp“这……”陈恪的眉头紧紧锁起,眼中满是诧异与不解。

    nbsp张居正?他怎么会出手?

    nbsp自他当年举荐张居正主持“三市分立”,将其引入朝堂核心视野后,两人虽有同殿为臣之谊,也曾因共同利益短暂联手,但骨子里,他们是两条道上的人。

    nbsp张居正信奉的是“权柄在握,方能雷霆万钧”。

    nbsp他眼中只有绝对的权力中心,所有政策、所有手段,都是为了靠近并最终掌握那至高无上的权柄。

    nbsp在他看来,改革若无绝对力量支撑,不过是空中楼阁,随时会被守旧势力碾碎。

    nbsp陈恪的“技术改良”、“奇巧淫技”和四处点火的分权制衡之术,在他眼中是“舍本逐末”,是“散财童子”的儿戏,难以触及核心权力结构,更遑论重塑乾坤。

    nbsp而陈恪骤然获得的、近乎一步登天的圣眷与权位,更是深深刺痛了张居正那颗自负而骄傲的心——凭什么一个放牛娃出身、不按常理出牌的“幸进之徒”,能如此轻易地站到他张居正奋斗多年才勉强够到的位置?甚至更高?

    nbsp陈恪则视张居正为一个潜在的、理念虽有偏差但目标可能一致的“改革同盟”。

    nbsp他欣赏张居正的才干与实干精神,认为其是难得的能吏。

    nbsp他努力的方向是“技术驱动下的制度改良”,试图用具体的成效来撬动体制的冰山一角。

    nbsp他需要张居正这样有能力的官员不去主动破坏,甚至在某些领域能有限合作,但从未指望过对方会成为自己的助力,尤其是在这种与严党正面冲突、明显要得罪人的事情上。

    nbsp两人之间,是理念的根本分歧,是路线的差异,是心照不宣的竞争。

    nbsp或许最初有几分真挚的交情,但从漕粮改银之后,彼此都心知肚明了,更遑论他俩在兵部争权亦是人尽皆知。

    nbsp而如今遇上麻烦,陈恪对张居正的最高期望,便是“坐视不理”或“不要落井下石”。

    nbsp可今时今日,张居正唱的是哪一出?

    nbsp他不仅出手了,而且出手如此精准、有力、及时!

    nbsp这份批文,等于是张居正亲自下场,不知用了何种手段,替陈恪的火药局搬开

第451章 雪中送炭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