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大宋英侠传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021章 攻其不备[1/2页]

    他权衡利弊之后,决定调兵遣将,与金军展开决战。立即命知枢密院事张浚,兼任四川、陕西宣抚使,火速赶赴陕西发动对金军的攻势,以便牵制其他金军,不能集中兵力南下,从而减轻京城临安的压力。

    张浚,字德远,汉族,汉州绵竹(今属四川)人,乃是西汉留侯张良之后人。

    靖康初年,为太常簿;赵构在应天府(今河南商丘)即位后,被任枢密院编修官,改虞部郎,擢殿中侍御史;金兵南侵时,他因平定苗傅和刘正彦叛乱有功,知枢密院事。

    他意志坚定,始终反对议和,坚持抗金救国,因而赢得了广泛赞誉。

    张浚知道王彦与他志同道合,可惜被剥夺兵权,无法征战沙场,于是灵机一动,向宋高宗提出要求:“皇上,请恩准微臣带王彦前去应敌。”

    “行,他已经闲了几年,应该重返战场,杀敌报国了。”

    王彦被任命为前军统制,非常高兴,马上带领“八字军”跟随张浚来到陕西,攻城略地,英勇奋战,威震敌胆。

    张浚非常感兴,急功近利,进行了重大战略部署:将被动防御变为主动进攻。

    他先发布了攻打金军的檄文,鼓舞士气,紧接命吴?率军收复长安(今陕西西安);赵哲率军收复咸阳。

    宋军出其不意,攻其不备,英勇奋战,打得金军狼狈而逃,初战告捷。

    张浚不由信心大增,沾沾自喜,认为金军不堪一击,是该到了双方决战的时候了。

    曲端不同意,提出了自己的意见:“宣抚使,我军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,但是金军仍然很强大,现在还不是决战的时候,应该慎重啊。”

    “不错,我与金军作战多年,深知他们的厉害,远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。何况金军已经大批集结,很快将会大举进攻,我们应该凭借地势优势,以逸待劳,消灭敌人,而不是主动出击,全面决战。”王彦深感忧虑,马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,希望张浚能改变计划。

    “王彦,你的魄力和勇气都哪去了?当年你在太行山区主动出击,四处征战,威名远扬,怎么闲了几年竟然畏手畏脚了呢?”张浚十分不满,大声质问。

    “我没畏手畏脚,而是实事求是,因地制宜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因地制宜,简直就是怯敌怕战。既然这样,那你到地方去任职吧,免得受到战争伤害。”

    “宣抚使,我没有怯敌怕战,而是担心这样作战对我军极为不利。”

    “好了,你不要辩解了,我不会让怯敌的将军带兵作战,那样必败无疑,你去吧。”

    “我……”王彦见张浚将头转到一边,不愿理他,只好带领“八字军”走了。

    张浚求胜心切,立即以熙河路经略使刘锡为统帅,率领泾原路经略使刘?,秦凤路经略使孙渥,渭州经略使曲端,环庆路经略使赵哲,永兴军路经略使吴?等六路大军,共集结步兵和骑兵十八万人,向地处关中平原的富平地区集结。

第1021章 攻其不备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