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天命: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三十六章 河山壮盛天日表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28小说网]https://m.28xs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这少年名叫李道玄,年才十四五,其父李贽,与李渊是从兄弟,他乃李渊之再从子,与李世民是堂兄弟的关系。此次跟随李世民来援河东的唐军诸将中,另外还有个李道宗,李道宗和李渊、李世民的亲戚关系,与李道玄一样,亦是李道宗之父李韶与李渊是从兄弟。

    却这李渊家族,虽然同出一脉,都是李虎的后裔,但信仰不同,有的分支受儒家影响比较深,像李渊家,几个儿子的名字就与儒家思想有关,而有些分支受当下盛行之佛道影响较深,故子孙起名,就多与佛道有关,比如李神通,又再比如就是李道宗、李道玄。——当然,也不是说名与儒家有关的,就不信佛道,只是色彩不如李神通等这些支脉浓厚罢了,便如李建成,小字毗沙门,毗沙门是佛教的护法之神,即北方多闻天王,四大天王之一。且无须多言。

    李道宗比李道玄的年龄大些,只比李世民小一岁,今年虚岁十九了。他堂兄弟两人,或与李世民年龄相当,或至少相差不大,因与李世民的关系都很亲近,特别李道玄,对李世民最是崇拜。也正因此,不论日常的衣着打扮,包括言行做派,李道玄都尽力模仿李世民。

    不多时,李道玄驰马还回,带来了一位四十多岁的文臣。

    这人就是陈叔达。

    陈叔达是南陈后主陈叔宝的十七弟,甚得杨广宠爱的贵人陈婤是他的姐妹。入隋以后,如前文所述,南陈宗室百余人,先是在杨坚时期,尽被安置在陇右、河西诸州,不予使用,后既因陈婤得宠,也因杨广制衡关陇贵族之故,陈氏子弟乃尽得委用,由是并为守宰,遍於天下。现在李善道帐下的陈君范是在那时得到的任用,出为温县令;陈叔达也是在那时得到的启用,先被拜为内史舍人,继外放绛郡通守。——陈叔达与陈君范是曾叔祖与曾侄孙的关系。

    却这陈叔达容止出众,颇有才学,十余岁时便能即兴赋诗,援笔立成。李渊起兵以后,他尽管说来是杨广的外戚,自身亦是因杨广的恩典,才时任绛郡通守,可对杨广并无甚忠心,见天下大势已去,便献绛郡,归附了李渊。李渊敬其出身,喜其文采,对他颇为重用,在称大丞相以后,辟除他为大丞相府主簿,封汉东郡公,与大丞相府记室温大雅一同执掌机密,参与起草军书、赦令。这次李世民来救河东,因为陈叔达之前是绛郡通守,因特命他随行参佐。

    尽管已经四十多,快五十岁的年纪,陈叔达依旧风姿绰约,只见他到了李世民马前,躬身行礼,举止行动之间,端得是风采明瞻,举动方雅,不愧是世代高贵,南陈宗室之后。

    李世民下马来,搀扶起他,笑道:“陈公,自出长安,连日行军,路上暑热,可还适应?”

    陈叔达从小在江南长大,南陈亡后,被迁到长安,才开始接触长安话,学了这二三十年,长安官话是学会了,但娘胎里带出来的江南吴语却仍尚存,长安官话到了他的嘴里,竟是带出了几分江南烟雨的韵味,——就是李世民也不得不承认,听他的官话,比正宗的长安人说的好似还动听几分,他微笑答道:“多谢殿下的关心,臣虽蒲柳之身,些许暑热,尚堪耐受。”

    “请公来见,是为一事。公故为绛郡通守,熟知绛郡等地。新得军报,李善道才攻下了临汾县城。我想问问公,绛郡、临汾郡的士吏,有无可用者?”李世民立在道边,询问说道。

    临汾郡与绛郡接壤,陈叔达在绛郡当了多年的通守,不仅熟悉绛郡人情,临汾郡的人情也熟。

    不过,仍如前所述,临汾郡是柴绍的家乡,临汾郡的豪强大姓,其实柴绍也很熟悉,并且互相间的交往,比陈叔达与他们的交往肯定更深。故而李世民的此问,陈叔达一听之下,却就明白其意,问的虽是“士吏”,主要问他的,实际上必是在问“郡县吏员”。

    陈叔达略作沉吟,回答说道:“绛郡、临汾郡郡府、各县的大吏,无不心向丞相,慕丞相之德威,今两郡虽陷,闻之两郡郡县吏降李贼善道者颇多,但仆可以断言,彼等之降,迫不得已耳。一俟我王师开到,进战有利,彼等自就会拨乱反正,箪食壶浆,以迎殿下矣。”

    这话说了跟没说一个样,李世民略微失望,但没有表现出来,知道再问陈叔达,定也问不出什么了,便不再多问,笑道:“我大军到后,收复绛郡之日,尚需多赖公为我安抚士心。”

    陈叔达恭声应道:“仆敢不竭忠尽力,为殿下效劳。”

    “阿稚,送陈公还辎车。”李世民呼李道玄的小名,吩咐说道。

第三十六章 河山壮盛天日表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