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01章 班师回朝(一万八…………)[1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28小说网]https://m.28xs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寇季侧头看向了王曾,“王公觉得我的法子不行,那你可有可行的法子?若是有,就说出来。反正土地兼并的问题,我和官家是必须解决的。
nbsp为此流血千里,我们也在所不惜。
nbsp大宋,是所有人的大宋,而不是少数人的大宋。
nbsp若是只有少数人占据着大宋的一切,那大宋长久不了。
nbsp大宋可以允许一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,获得一定的特权。
nbsp但大宋坚决不允许少数人,占据了所有人的一切。”
nbsp寇季顿了一下,不等王曾开口,就继续道:“说实话,如果少数人懂得进退,懂得知足,没有人愿意兴风作浪。
nbsp可是少数人不懂得进退,不懂得知足。
nbsp他们在百姓们帮他们敛财的时候,还要夺了百姓们手里的地,夺走他们的口粮,将他们往死里压榨。
nbsp百姓们没有粮吃,就活不下去。
nbsp活不下去,就是要造反的。
nbsp他们造反的第一件事,就是先将当地的豪门大户吃一个干净、杀一个干净。
nbsp然后再是朝廷。
nbsp当年川府内闹的轰轰烈烈的王小波叛乱,是缘何引起的,你应该清楚。
nbsp王小波作乱之初,不过百十人而已,短短十日,就聚众过万。
nbsp他作乱的号子是‘均贫富。
nbsp他就是借着这个口号,席卷了青城等地。
nbsp当有一日,百姓们手里的地被拿完了,再有人喊出‘均贫富的号子。
nbsp你猜猜举国上下,会不会揭竿而起?
nbsp大宋四野,会不会狼烟遍地?”
nbsp王曾听到此处,脸色铁青。
nbsp寇季呵呵笑着道:“我大宋兵制革新前,一百多万兵马,有七成在我大宋腹地。他们在我大宋腹地做什么呢?
nbsp防着百姓作乱。
nbsp我大宋一百多万兵马,不去域外迎敌,不去域外收复失地,不去域外开疆拓土,居然守在腹地内防着百姓作乱。
nbsp你说可不可笑?”
nbsp王曾脸色一下黑的像是锅底。
nbsp寇季长叹了一口气,道:“此事貌似就是你们这群文臣搞出来的。你们明明知道百姓们为何作乱,却不想想如何帮百姓们解决问题。
nbsp而是一个劲的募兵,一个劲的往地方派兵,镇压着百姓。
nbsp为的就是维护你们背后那些豪门大户的利益。
nbsp而在朝野上下口口声声喊着要为民做主的,也是你们。
nbsp你们还能要点脸不?
nbsp你们把百姓们逼到了冤案平反,也要跪在地上称呼你们一声青天大老爷的地步。
nbsp你们把百姓们逼到了稍微主持一些正义,百姓们便为你们歌功颂德千百年的地步。
nbsp你们还为此沾沾自喜?
nbsp你们吃的是百姓们缴纳的税收,享的也是百姓们血汗换来的富贵。
nbsp你们为百姓们做事不是应该的吗?”
nbsp王曾听到此处,已经羞愧的无地自容。
nbsp寇季却越说声越高,“十个百姓作乱,你们能够镇压,十万百姓作乱,你们也能够镇压,可十万万呢?
nbsp你们拿什么镇压?
nbsp数十年、数百年积攒的怨气,你们又拿什么去平复?
nbsp你们镇压得了?
nbsp你们平复得了吗?”
nbsp寇季说完这番话,闭上了嘴,正堂内的两个人陷入到了沉默当中。
nbsp沉默足足持续了半个时辰。
nbsp寇季深吸了一口气,道:“我知道你王公为人正直,出仕以后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。我的话是重了一些。”
nbsp“哎……”
nbsp王曾长长的叹了一口气,道:“你的话不重,老夫为百姓做的那些事情根本算不上什么。
nbsp比起老夫做的小事,土地兼并才是大问题。
nbsp可老夫从没有向朝廷申明此事,也没有为此事奔走。
nbsp甚至在想到此事的时候,还会心生退意。”
nbsp寇季迟疑了一下,道:“我也是有感而发,忍不住多说了几句,你就别往心里去了。”
nbsp寇季之所以突然之间说这么多,就是因为提到大宋土地兼并问题的时候,总是想起大宋的一些史料。
nbsp比如大宋在用兵方面,被人欺负了。
nbsp就总想着练新兵,建立新军,一雪前耻。
nbsp可却很少成功过。
nbsp偶尔有那么一两个冒死去练新兵、建立新军的,几乎都被朝堂上的大佬们给捏死了。
nbsp而从头到尾,大宋的官员们都没有提到,将大宋腹地的兵马拉出去,以战练兵。
nbsp那些兵马一直留在大宋腹地,留了几百年,一直防着百姓。
nbsp此外,大宋经历的庆历新政、王安石变法,两次革新,针对土地兼并的律法提了一箩筐,却依然没有人提议,先将百姓们脖子上的刀拿下去。
nbsp刀在百姓们脖子上架着,握住刀柄的是权贵、是豪门大户。
nbsp你们改的什么革?
nbsp又凭什么成功?
nbsp敢不敢拿开百姓们脖子上的刀,让百姓们闹一场?
nbsp然后看一看你们治理下的太平盛世,到底是怎样一个太平盛世?
nbsp史书上大宋的能臣贤良倒是一大堆。
nbsp朝朝都有。
nbsp只要是能叫响名字的,在史书上的评价都是贤良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nbsp将刀架在百姓脖子上治理百姓,算什么贤良?
nbsp真正的贤良那是在君王昏庸的时候可以慷慨赴义的。
nbsp真正的贤良那是能辅佐君王治理出冠以年号的盛世的。
nbsp比如贞观、开元、洪武、永乐等等。
nbsp大宋能叫响的年号有哪一个?
nbsp王曾不知道寇季心中所想,他只对寇季的话深有感触。
nbsp王曾郑重的盯着寇季,“老夫此次单独见你,就是有一番话想要告诉你。如今听了你的一番言论,就更应该告诉你。”
nbsp寇季道:“王公直言!”
nbsp王曾双手放于身前,恭恭敬敬的对寇季一礼,“你和官家处理土地兼并的问题,请算上老夫。老夫虽然年迈,但尚能为百姓出一份力。
nbsp若是你和官家觉得老夫碍事,可以将老夫发配到地方,老夫也想像李迪一样,再为我大宋治理出一处粮仓。”
nbsp寇季见此,吓了一跳,赶忙扑到了王曾身前,“王公,你这就折煞我了。王公愿意冒着得罪天下权贵和豪门大户的风险,陪着我和官家一起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。
nbsp我和官家欢迎还来不及呢。
nbsp又怎么可能嫌您碍事?”
nbsp王曾直起身,盯着寇季,认真的道:“老夫虽然是主动入伙,但也有一个条件。”
nbsp寇季哭笑不得的道:“王公,我们做的是为百姓谋福的事情,又不是扯旗立山头,还入伙?
nbsp你猜官家听到此话,会不会骂人?”
nbsp王曾并没有被寇季的俏皮话逗笑,而是盯着寇季正色道:“能不动刀兵,尽量就别动刀兵。若是非要动刀兵,你和我皆可杀人,也皆可承担恶名,唯独官家不能。”
nbsp寇季叹了一口气,点了点头,“我又不是初入朝堂,知道维护官家声誉的重要性。”
nbsp王曾跟着叹了一口气,“我们承担恶名,若是闹出了大麻烦,官家还能想办法兜住。可若是官家担上了恶名,那就没人能兜得住了。”
nbsp寇季点头道:“我懂我懂……”
nbsp王曾感慨道:“老夫给人当的大半辈子先生,到头来却被你小子给教育了。以前总觉得你小子不学无术。如今才知道,你小子有大智慧,有大学问。只是你的智慧和学问不在书里。”
nbsp寇季哭笑不得的道:“你就别奉承我了,我有什么学问。”
nbsp王曾笑了笑,又摇了摇头,并没有说话。
nbsp有没有智慧,通过寇季的成就就不难看出。
nbsp有没有学问,看一看寇季做的事情就知道。
nbsp寇季明显有智慧、有学问。
nbsp更难能可贵的是,他有一颗为百姓谋福之心,其中不参杂任何私利。
nbsp寇季见王曾又是发笑,又是摇头的,就知王曾心里认定了他有智慧有学问。
nbsp他也懒得狡辩。
nbsp因为没有用。
nbsp寇季在王曾笑了一会儿后,突然开口问道:“王公啊,你说说,官家突然派遣你到辽阳府来,又让你代他传旨,将王爵的仪仗赐给了我们,却不赐给我们其他的,官家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?”
nbsp王曾听到这话,笑着道:“等你到了保州,你就知道了。”
nbsp寇季一愣,沉吟着道:“官家难道是要……”
nbsp王曾不等寇季的话说完,就幽幽的道:“人不能太聪明了,太聪明了容易浪费别人一片苦心。”
nbsp寇季尴尬的一笑,赶忙转移话题,“朝廷派遣的辽阳府等地的知府什么时候能到?官家招募的兵马什么时候能到?”
nbsp王曾盯着寇季没有说话。
nbsp寇季坦言道:“他们要是赶六月也到不了,那他们今岁就没办法种出一粒粮食。到时候就要朝廷养着他们。”
nbsp寇季口中的他们指的是那些兵马。
nbsp当然了,在兵马抵达之前,官员们得先到位。
nbsp不然没人管理百姓。
nbsp分配到各地的禁军将士倒是能暂管。
nbsp只是他们终究不如那些牧民之官懂得治理百姓。
nbsp王曾沉吟了一下,缓缓的叹气道:“你可是给朝廷出了一个大难题啊。朝廷现在都已经无官可派了。
nbsp为了给此地凑足了官员,官家将文昌学馆内的学生给抽空了。
nbsp你祖父为此没少进宫去找官家麻烦。
nbsp官家避而不见。
nbsp你祖父就跑到了太学和国子监去抢学生。
nbsp但凡是在国子监和太学内表现稍微出众一点的,都被你祖父给强行绑到文昌学馆里去了。
nbsp太学祭酒和国子监祭酒是敢怒不敢言。
nbsp每日里只能去找官家哭诉。”
nbsp寇季听到这话,乐呵呵笑道:“官家还真是会挑人,文昌学馆的学生,出仕以后,比太学和国子监的学生好用多了。”
nbsp王曾盯着寇季道:“官家不仅抽调了文昌学馆的学生,还抽调了一部分朝中官员。”
nbsp顿了一下,王
第901章 班师回朝(一万八…………)[1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