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12章 天下何曾得大治(三)[1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28小说网]https://m.28xs.cc最快更新!无广告!
这些确实都是问题,太祖、成祖在大明初年多拟定的制度到了现在已经无法再推行下去了,世袭军官越来越多,朝廷根本无法安排,因为武官的官缺根本不够,朝廷历年所封赏的世袭武官,二百年以来,不知有多少,到了现在,已经是给大明造成了沉重的包袱。
nbsp而且所谓武官的袭职考核等,也逐渐流于形式,按照洪武年间的规定:“凡军官亡故,年老征伤,须以嫡长儿男承袭替职;或嫡长男早丧,及笃疾残疾,则嫡孙袭替;如无嫡子嫡孙,则庶长子袭替;若嫡庶子孙俱无,方许弟侄袭替;其应合承继弟男子侄。务要曾经操练,弓马熟闲,并当该卫所正官保结呈送。其审供查黄引选等项缘由,并与除授官员相同。”
nbsp但是实际在在中下级武官的袭职中,所谓考核武艺,还不如说是考核银子,而且什么百户、总旗之类的基层武官,他们的袭职一般都是在地方的都指挥使司走个过场,与其说是什么考核武艺,不如说是考核银子,基本上只要给钱就过,这点在大明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。
nbsp而在各地的卫所军官中,尤其以京师的卫所军官最为冗滥,这点协理京营戎政赵锦的感受是最深的,他就说道:“陛下,在京所属指挥、千百户,多承袭祖父旧职莅事,或不谙事体,或不顾礼义,贪酷罢软,军务废弛。彼皆出自膏粱,素享富贵,惟务安佚,不习劳苦,贤智者少,荒怠者多,当有事之际,辄欲委以机务,莫不张皇失措,一筹莫展,不惟有负朝廷恩遇之隆,抑且恐误天下切要之事。”
nbsp徐渭也说道:“陛下,今天下武职,子弟生长庇荫之下,崇尚骄奢之习一旦承袭,侈然自满,纵欲无忌,间有一丁不识而花押莫判者,此皆平日失教养所致也。”
nbsp这点朱载坖也是很清楚,而且现在在大明,出现了一个极为怪诞的情况,一方面是朝廷豢养着远远超过大明军官编制数量的军官们,但是在实际操作中,大量的岗位反而是空缺的,原因也很简单,一方面武官可是要上阵搏命的,这些膏粱子弟哪有那个胆量,他们不愿真的带兵打仗,只愿意吃朝廷的俸禄,也就是当朝廷的带俸武官,只领俸禄而不干活,另一方面,朝廷也不敢将军国大事真的交给他们来办,朝廷对于他们的水平也是很清楚的,这些世袭武官难堪大用,地方守备又急需老成能干武官镇戍,以至“冗官多”而“真材少”,武官官缺严重。
nbsp对于朝廷来说,这是一个极为可笑的事情,朝廷豢养这些军官,原本是为了征讨不臣,现在这些人吃着朝廷俸禄,却不愿为朝廷出力,端朱家的碗,砸朱家的锅,对于朱载坖来说是无法接受的。
nbsp朱载坖在和重臣们商量之后,决定先从卫所军官开始,整顿营务,撬动整个卫所体制的改革,第一点就是逼迫这
第1912章 天下何曾得大治(三)[1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